“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快到了,他就决意向耶路撒冷去……”(路9:51,新译本)
自防疫措施缓解以来,多国边境陆续开放,旅游业逐渐复苏,因疫情被迫“留守”的国人,于是纷纷出行,近的远的,都各自精彩。为了更好地计划行程,许多人都会上网搜寻相关的资料;而网上的资料,也真的是五花八门,有专业的景点介绍,也有个人的旅游记录,应有尽有。这类的旅程记事(Travel Writings),就算不是为了出游做准备,偶尔看看,也能增长见识,是不错的消遣阅读。
实际上,在路加福音里头,也有一大段被圣经学者称为“旅程叙事”(Travel Narrative)的记载,那就是收录在9:51-19;27的这一大段内容。就结构编排来看,这是其他两卷符类福音所没有的;就内容来看,其中有42-43%的内容,是路加独有的。
这段被称为“旅程叙事”的经文,记载的,虽然可以说是耶稣与门徒们从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途中的记事,只不过,焦点却只有两个:(1) 耶稣的“定意往耶路撒冷去”,及 (2) 耶稣一路上的教导。
首先,是耶稣的“定意往耶路撒冷去”。在这整大段的记载中,就一再出现耶稣“往耶路撒冷去”的短句(路9:51、13:22、17:11、18:31、19:11, 28, 37, 41),显示了他前往耶路撒冷的决心。而这个决心的背景就在9章的前半部:当耶稣行了一连串的神迹奇事(包括喂饱5000人这件事)后,彼得在神的灵的引导下,作出了“你是基督”的宣认(路9:18-20),然后,耶稣就第一次向门徒们提及他即将要“受许多苦,被长老、祭司长,和经学家弃绝、杀害,第三日复活”(路9:22)的预言。而他受苦、被弃绝杀害的地方,就是耶路撒冷!
耶稣定意前往耶路撒冷,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使命的终极指向——传福音给皮穷的人、被掳的得释放、瞎眼的得看见、受压制的得自由、宣告神悦纳的禧年(路4:18-19)——这一切的终极成就,就是在耶路撒冷等着他的十字架。因此,在这段记事中,路加总不忘时不时就提一提耶稣正“往耶路撒冷去”,而且,越靠近耶路撒冷,这短句出现的次数就越频繁。
除了表示耶稣的决心之外,这短句也提醒每一个阅读这旅程叙事的人,耶稣的事工从一开始就有一个目标,就有一个终局,不是人为的身不由己,也不是革命的无奈结局,而是神藉着祂的弥赛亚要成就的救赎。
然后,在这段叙事中,最吸引人的,就是耶稣的教导——特别是他教导的方式:比喻。
路加的这段“旅程叙事”中,大小长短不一的比喻,收录了最少12个,在在印证了耶稣就是一位满有智慧善于教导的老师。
在耶稣定意往耶路撒冷去,并差使者走在前头寻找可以歇脚的村落时,没想到使者却吃了撒玛利亚人的闭门羹。于是,门徒中的约翰和雅各竟然就问耶稣说是不是要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,烧灭这个村庄以儆效尤。只是,耶稣却“转过身来,责备他们”,然后又启程往另一个村庄去了。(路9:51-56)
耶稣的做法,大概很让他的门徒他的跟随者很不明白。耶稣有的是从上头而来的权柄,有的是行神迹奇事的能力;这些撒玛利亚人,与他们犹太人一直就是宿敌,耶稣愿意来到他们的村庄,他们应该很觉得荣幸,不是吗?如今却公然拒绝接待他?当然应该接受惩罚呀!?
然而,耶稣这个举动的意义,在某个程度上,其实也可以作为他这段行程中各个教导的“解读密钥”(‘deciphering key’)——神(并祂国度)的做法,往往与想当然的做法相反。所以,当我们提问谁才是我们的邻舍时,耶稣的比喻告诉我们,不要去问去找谁是我们的邻舍,而要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他人的邻舍。所以,当我们向神祈求却觉得求问无门时,耶稣的比喻告诉我们,再怎么不方便(就像那个一家已经入睡的朋友,路11:5-8)再怎么不可能(就像那个不惧怕神也不照看人的官长,路18:1-8),只要相信并认定所求的对象是谁,那么,神必然不会耽搁。……
如果说,旅程记事能够帮助读者去窥见一个国家的风土民情的话,那么,路加的这一大段旅程叙事,在帮助我们认识神的国度、明白神的心意上,也是大有裨益的。
或者,今天就应该找点时间,坐下来,把这一大段,好好的看个仔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