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耶稣讲了一个这样的比喻……”(路13:6a,新译本)
耶稣的比喻——特别是属于故事性的那一类,精彩万分而且寓意深远,很多时候,总是让我们在看过之后,禁不住就要从中理出一套基督徒的为人处世、服事教会的原则。这未必不好,然而,耶稣的比喻跟圣经其他的内容一样,必须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它们原来的处境下来认识来理解。
因此,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查看比喻时,就会发现:耶稣的每一个比喻,都跟他整体的教导以及他的“定意向耶路撒冷去”脱不开联系。而在耶稣众多的比喻中,有两个是值得格外留意的——
第一个就是我们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撒种的比喻。三卷符类福音书都有记载。通过这个比喻,耶稣提出了两件事:首先,神的道(马太:“天国的道”)已经撒在土里;这道就是经由耶稣的教导和事工所带出来的神国度的好消息,关乎赦免的恩赐,也关乎作门徒的要求。其次,这道的播撒,也因此是一个邀请——一个接受或拒绝神国度好消息的邀请。因此,耶稣严严地提醒他的听众:“有耳(可听)的,就应当听。”(路8:8、可4:9、太13:9)
第二个,也是另一个我们很熟悉的比喻——婚筵的比喻(路加的记载,14:15-24)。在这里,耶稣透过比喻,清楚地指出:“穷人有福音听”(路7:22)——最后出席筵席的人,都是在城里大街小巷找到的“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”人们;至于那些原先被邀请的人,却一个也“不得尝(主人)的筵席”,因为他们自己先拒绝了主人的邀请。面对神国度的好消息,面对救恩的筵席,接受或拒绝的主题再次出现。
而这也是串起所有比喻的重要主题——神的国度已经在耶稣并他的事工中开展,这是一个好消息,是来自国度的王的邀请。而因为天国已经开展,因此每一个人,都必须回应这个邀请——要么接受,要么拒绝。这是刻不容缓的。
因此,读着芥菜种的比喻(可4:30-32//太13:31-32//路13:18-19)及面酵的比喻(太13:33//路13:20-21),我们就看到神国度的开始,虽然如此微不足道——在耶稣这样一个木匠身上,还带着他那群三教九流的跟随者——但是,其结果(终局)却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。
然后,在田里的宝贝及贵重珍珠的比喻(太13:44-46)中,我们就被提醒这个国度无法衡量的价值,以至于我们愿意不惜“变卖一切”来换取。 只不过,耶稣的比喻也让我们看到,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好好地“听”。他们就像那个愚蠢的富翁(路12:16-20),没有意识到时机的紧迫性;也像生前奢华宴乐死后却在阴间受苦的那个财主(路16:19-31),没有在还能做的时候,照顾有需要的乞丐拉撒路。而那个不义的管家的比喻(路16:1-8),则是从反面来提醒每个听到这个比喻的人:要像管家一样,因为认识到自己将要面对一个很大的危机(管家是丢了工作怕以后难以养活自己;每个听到神的道的人,面对的则是永恒的生或死;),因此马上采取行动——对神国度的邀请,作出明智的回应。
这些比喻,每一个都让当时的听众及后来的读者面对面地正视神的国度——它们带出了国度的好消息:国度的王是父亲,就像(两个)浪子的比喻(路15:11-32)里头那个父亲;他不顾身份、殷切地等候着那个败家的小儿子回头,他也不计较大儿子的讽刺与苦毒,反倒苦口婆心邀他一同参与盛宴。国度的王也是葡萄园雇工的比喻(太20:1-16)中,那个按着自己的意思恩待工人的园主。祂就是乐意饶恕,愿意接纳,更喜爱施恩。它们也告诉我们,神的国度是无价之宝,是值得变卖一切去换取的。
在这一切之外,这些比喻向每一个听众读者展示了神的怜悯与恩慈,但是,同时也发出了严厉的警告——我们必须对这个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神的国度并它的要求,作出回应。接受吗?拒绝吗?
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耶稣的比喻后,我们才能从其中整理出生活/事奉的原则,而这样整理出来的原则,也才能真的帮助我们更好地活出神国度子民的样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