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贫穷的人有福了……饥饿的人有福了……”(路6:20-21,新译本)
教会5月份的背诵经文,取自路6:17起始,一直到第6章结尾(6:49)的这一段所谓的“平原宝训”,是马太记载于5:2-7:27 的登山宝训的平行经文。如果把这两处的经文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话,就会发现它们是那么的相似,却又相当的不一样。除开篇幅之外,路加也“漏掉”了马太那一大段论及旧约律法如何得成全的记载;他还跳开了关于施舍和禁食的教导(见太6:1-4, 16-18),其他的教导,则零星散布在路加福音书其他的章节里头。另外,路加的记载也多了马太没有的“有祸了”的论说。其实,这也是想当然的。毕竟,路加记录耶稣事迹的用意,与马太的完全不同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查考圣经时——即便是这般熟悉的福音书,总是要小心地把握书卷的背景与处境,才不至于误读误解。
不过,路加和马太所记载的这段教导,有时候或者还是让人不解——在四卷福音书中,就只有路加和马太记下耶稣的这番教导,为什么却有这些的不同?而且,这些的不同,会不会让不熟悉圣经不认识耶稣福音的人问号连连?
这些疑问,连带着其他许多相关的问题,都关系到福音书的性质与个别书卷的背景和处境,不是三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明白的。然而,就算单单只把路加这短短2节与马太的平行经文相互参照的话,我们还是能在其中看到神对祂的国度的心意,看到天国为什么是好消息。
简单的一个对照:
路6:20-21 | 太5:3, 6 |
贫穷的人有福了, 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。 饥饿的人有福了, 因为你们要得饱足。 | 心灵贫乏的人有福了,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。 …… 爱慕公义如饥如渴的人有福了, 因为他们必得饱足。 |
这样一看,就可以看到路加和马太关注点的不同。马太所挑战的对象,是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经学家,因此他着重表明神国度真正的属灵意义。神的国度,不是给那些凭着遵行大小律法、定时 作着长长的祷告、定期刻苦禁食来定义自己的义的人,而是给那些知道自己真的乏善可陈,知道自己亏缺了神的荣耀,知道自己的心灵是多么贫乏,热切向往着神的公义的人。
路加则不然。路加要向他的读者(特别是书卷的写作对象提阿非罗)表明神的国度是神的心意,是一个事实(reality),是早早就藉着先知的口加以传述的了(见路4:16-21)。这个心意,如今就要通过耶稣加以落实,并且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——不论贫富,无关学识,也不拘社会地位——只要这个人愿意作出回应。因此,路加所讲述的神的国度,就不是属灵层面上的,而是在实际生活层面开展的。因此,路6:20-21所提到的“贫穷”和“饥饿”,就不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,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下层人士,的的确确因为三餐不继而饥肠辘辘的人。
乍看之下,路加和马太的这段“宝训”似乎是矛盾的。然而,当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思想神的国度时,就会发现其实这正是耶稣这段教导的奇妙之处——神的国度,不单单只具有属灵的意义(尽管那是很重要的),否则,就会沦为一种抽象的意象,不但捉摸不住,也容易任人随自己的意思解释,很是危险;神的国度,也不能只对实际生活有意义,否则,就会成为变相的社会福音,到头来,靠的还是人自己,夸耀的也是人自己。神的国度,乃是同时兼具属灵与实际生活的意义的——马太和路加所记载的这段教导,在整全地理解神国度上,缺一不可。实际上,整个初期教会的发展,就是神国度这般整全开展的最好见证。
今天,当我们学习着将福音带到人群中时,总要一直记得,这个福音不能只是口头的传讲,神国度的福分不能只停留在属灵的层面。我们所讲述的神的国度,一定不能是一个片面的国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