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和华啊!如果祢究察罪孽,/主啊!谁能站立得住呢?”(诗130:3新译本)

(英文版:尽快)
诗篇哀歌中的7篇悔罪诗,一方面帮助我们对罪有更多一点的认识,另一方面也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神的性情。

神是嫉恶如仇的神,一点容不得罪,也不愿祂的儿女与罪恶为伍。因此,当祂的儿女为罪所胜、陷在罪中时,祂就必然责备与管教。
大卫在他的悔罪诗里头,就多次——或直接或间接——提到了耶和华神的管教和责备,按大卫的说法,是神在“烈怒中”、在“忿怒/气忿中” 所作的管教和责备;而管教之严厉,则如神的手“压”在他身上(见诗6:1, 38:1-2, 32:4)。由此可见神对罪恶的绝对“零容忍”,罪恶必会惹动祂的怒气。之所以如此,乃是因为邪恶的罪与神圣洁的本性,有着本质上的抵触。如果神能容许罪恶横行,如果神能够对罪恶视若无睹充耳不闻甚或不闻不问的话,神,就不是神了。

网路图片,图源不详;From Internet; source unknown;

然而,大卫也让我们看到,神即是嫉恶如仇的神,祂也同时是有着丰盛怜悯的神。人若肯回转承认自己的罪,神就愿意照着祂丰盛的怜悯涂抹人的过犯和罪孽。
在7首的悔罪诗里头,除了诗130篇及诗142篇之外,大卫都通过不同的方式,承认自己所犯的罪,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罪恶时的反省。在诗6篇中,他虽然没有明言“认罪”,但在承受神相当一段时间沉重的责备和管教后,他指出了自己的心因为这罪的恶果并其所招来的管教而“大大战栗”,间接显出了他受管教后的“醒悟”和认知。在诗32篇里,他则是直截了当地说自己“向(神)承认(他)的罪,/没有隐藏(他)的罪孽”,并且带着盼望地指出:当他向耶和华承认他的过犯时,耶和华就赦免他的罪。诗38篇中,大卫在承受了罪所带来的恶果后,向神表明他自己对神的仰望,并说“我要承认我的罪孽,/我要因我的罪忧伤。
诗51篇就某个角度而言,更可说是诗人对罪的反思——反思罪的本质(“唯独得罪神”),反思罪本身对犯罪者的指控(“我的罪常在我面前”),反思罪根的深远(“我是在罪孽里生的,/我母亲在罪中怀了我”)……成为当日以至今天的读者的殷鉴与警戒。

神是嫉恶如仇的神,因为祂是公义的;神也是有着丰盛怜悯的神,因为祂同时也是慈爱的。公义而慈爱的神,是当年的以色列民今天的我们都不陌生的;只不过,大卫在他的悔罪诗里,还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实。
在诗130篇里,大卫满带感恩地说:“耶和华啊!如果祢究察罪孽,/主啊!谁能站立得住呢?”但问题是:神是公义的神,祂嫉恶如仇,一定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的,大卫也深知这点,那他为什么还能假设性地说:如果祢究察罪孽?是不是应该说:祢究察罪孽?(When, not if.) 大卫自己的回答,是因为他晓得也仰望神的赦免之恩(诗130:3)。“赦免之恩”?!确实如此!因为神是公义的,但祂也是慈爱的。不是么?只是,是怎样的赦免让大卫在看到自己的罪孽时,却作出了这样的宣称:“如果祢究察罪孽”?换句话说,耶和华神并没有究察他的罪孽,是吗?神虽然是慈爱的,但他也是公义的,圣洁的。不究察罪孽?可能吗?
在他的另一首诗篇,诗32篇里,他一开始就向神发出颂赞:“过犯得蒙赦免,/罪恶得到遮盖的人,是有福的。/(心里没有诡诈,)/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,这人是有福的。”大卫为着自己的过犯得到赦免,罪恶得到遮盖而感恩。但是,他没有告诉我们,什么叫作“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”?这里的“不算为”,在原文里头,指的是从神的角度而言,祂没有把一个人所犯的罪归算在那个人头上。而实际上,从诗32篇来看,大卫显然已经为自己的罪承担了极重的后果,所以,为什么他还说:耶和华不算他为有罪?更重要的是,按着神公义的属性,这……怎么可能?

从这2篇的悔罪诗里,我们看到大卫自己在犯罪后经历了神丰盛怜悯的赦免之后,深切地体会到即便罪的恶果是多么地沉重(甚至可能要了他的命),但跟神的赦免之恩一比较,就显得微不足道,甚至会觉得神并没有究察他的罪孽,并没有算他为有罪的。只不过,大卫大概怎样都没有办法想象到,许多年后,耶和华神却实实在在地向世人宣告——祂没有究察我们的罪孽,祂没有算我们为有罪的!因为,一切的罪孽都要算在祂自己的独生爱子,大卫自己的子孙——耶稣身上了。
在他3年多的事工生涯里,耶稣一再地向各式各样的人说:“你的罪得赦免了……”让他们带着平安喜乐、让他们带着赦免之恩回到他们的生活中,落实了神的慈爱。诚然,身为神的圣子,他有赦罪的权柄;然而,神的圣洁和公义必须得到满足也是不争的事实。于是,我们就在十字架上,见证了神的公义与慈爱如何得到了成全。

在神的国度还没有全然到来以前,罪的搅扰与破坏始终会是生命中的一个事实;只不过,尽管神的国度还没有全然降临,神自己已经为我们预备了神国度的好消息——谁能定我们的罪呢?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,而且从死里复活,现今在神的右边,也替我们祈求。(罗8:34)

除了感恩与赞美,还是感恩与赞美。
悔罪诗跟其他的诗篇一样,至终要引向对神的颂赞与感谢。